一頁舟 : 悟思沙龍 - 參考伸延閱讀
5C Salon - Reference Materials
第二回:英國工會歷史、文化、制度及運作
早期英國工運,主要圍繞勞動三權進行鬥爭:組織權、罷工權及集體談判權。
英國工會大會(Trade Union Congress)成立於1868年,是全英國最大的工會聯盟,旗下有48個屬會,代表超過5.5百萬會員,橫跨各行業。
二十世紀初以來最大的英國工會是運輸及綜合工人工會(Transport and General Workers' Union, TGWU),其後於2007年與其他工會合併為Unite the Union 工會,為現時最大的private sector工會,代表會員超過1.4百萬人。另外最大的Public sector工會為UNISON,代表會員超過1.2百萬人。
Ernest Bevin是TGWU第一任秘書長,也代表工黨出選國會議員。二戰時期獲邱吉爾邀任勞工大臣,戰後更出任外務大臣,他的政策及取向也影響當時工會立場及發展。
六、七十年代是英國工運最有影響的時期,工會佔有率為55.8%,一直主導社會運動發展及左右政府施政,其中包括Winter of discontent 及煤礦工人罷工事件,八十年代戴卓爾夫人的新自由主義政策,包括縮減公共開支及公營部門私有化,大幅削弱工會實力,影響持續至今天。
英國工會與工黨沒有從屬關係,但工黨源於十九世紀未的工會領袖,希望在國會內有堅定的勞工聲音而創立。但除著執政或大小勞資糾紛或工潮,工黨立場有時會被工會詬病及被挑戰。
2022年夏天,鐵路、海事和運輸工人全國聯盟(National Union of Rail, Maritime and Transport Workers, RMT)發動全國罷工爭取加薪及其他工作條件,牽動近年較大型的罷工浪潮。除了鐵路工人,各級老師及大學職員、護士、大律師等先後發動罷工爭取訴求。
罷工爭議成為焦點,Cost of living難題困擾全國,工人利益是否凌駕公眾利益?這裡提出兩點考慮:罷工能夠進入公眾眼球,往往需要通過多重民主過程及投票,絕非容易及突然發起的行動;而罷工是工會爭取手段的最後策略,事前已經進行一系列勞資溝通、示威或請願也達不到成果下才出此對策。而工會部署罷工行動時,已衡量對公眾影響及將影響減至最大,與此同時希望向資方施以最大壓力,達至成果。
英國工運未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做,例如Community organising,針對行業零散化現像流行,工會思考如何將組織重心轉移至社區中;另外國際工會層面將推動更多跨國的集體談判協調(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),協助議價能力較低的工人提升工作待遇。
gov uk information: https://www.gov.uk/government/statistics/trade-union-statistics-2021
Why You Should Be a Trade Unionist– 28 Jan. 2020 by Len McCluskey
In the Cause of Labour: A History of the British Trade Unions, 1792 – 2003 by Rob Sewell
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in Opposition and Power 1979-2019.Forward March Halted? by Patrick Diamond